日韩有码亚洲专区|国产探花在线播放|亚洲色图双飞成人|不卡 二区 视频|东京热av网一区|玖玖视频在线播放|AV人人爽人人片|安全无毒成人网站|久久高清免费视频|人人人人人超碰在线

首頁 > 文章中心 > 栽培技術論文

栽培技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栽培技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栽培技術論文

栽培技術論文范文第1篇

論文摘要詳細闡述單季晚稻直播技術研究實施概況,簡單介紹直播晚稻技術試驗研究結果,并從選用良種、精細整地、適期播種、合理運籌肥料、水漿管理、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等方面介紹與之配套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

海鹽縣地處杭嘉湖平原,是一個糧、棉、油、畜等多種經(jīng)營全面發(fā)展的農(nóng)業(yè)縣。全縣單季晚稻面積約1.69萬公頃,水稻直播輕型栽培技術在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經(jīng)過了縣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技推廣部門的共同努力,已超額完成了農(nóng)業(yè)豐收項目計劃指標,全縣直播稻面積約1.47萬公頃,其中免耕直播8020hm2,翻耕直播6673.33hm2,項目達標面積7686.67hm2,比計劃指標超了1020hm2,平均省工節(jié)本增產(chǎn)增效1566.9元/hm2,推廣直播輕型栽培技術,全縣共增收1204.42萬元,超額完成了項目計劃指標。

1單季晚稻直播技術實施概況

1.1氣象與苗情

直播單晚生育期(6月1日至10月底)積溫3937.2℃,比2006年多107℃,日照時數(shù)1006.3h,比2006年多46.8h,雨量468.5mm,比2006年多46.8mm,雨日47d,比2006年多1d,直播單晚大部分田塊出苗較好,苗數(shù)充足,雖受臺風影響,單晚仍獲得豐收。據(jù)縣苗情點10塊田調查,最高苗峰出現(xiàn)在7月20日左右,最高苗峰834萬叢/hm2,比2006年高217.5萬叢/hm2,葉齡8.9張與2006年相同。

1.2起發(fā)快,分蘗早,根系活力強

據(jù)苗情點定點調查,單晚免耕直播在播后20d,平均葉齡為5.38張,苗數(shù)505.5萬叢/hm2,平均單株帶蘗2.1個,比翻耕直播稻多1.8個;播后30d,平均葉齡為8.05張,苗數(shù)873萬叢/hm2,單株帶蘗4.6個,比翻耕直播多0.9個。成熟期根系考查,免耕直播白根數(shù)比翻耕直播高1.8個百分點,黑根系數(shù)比例則比翻耕直播少3.4個百分點,平均單株根數(shù)比翻耕直播多13.8根,增幅27.4%,平均根系增加0.6cm,增幅3.2%,平均單株根系鮮重增0.21g,增幅22.2%。

1.3經(jīng)濟性狀表現(xiàn)好

據(jù)全縣8個鄉(xiāng)鎮(zhèn)、40塊田6.14hm2調查匯總,平均播種量51kg/hm2,播期6月14~20日,始穗期9月3~9日,齊穗期9月6~11日,最高苗峰784.5萬叢/hm2,有效穗數(shù)396萬穗/hm2,株高89.24cm,穗總粒數(shù)113.5粒,穗實粒數(shù)99.7粒,結實率87.8%,千粒重23.6g,理論產(chǎn)量9318kg/hm2,實際產(chǎn)量8520kg/hm2。根據(jù)16塊田調查匯總情況看,直播稻平均產(chǎn)量8505kg/hm2,比移栽稻的8310kg/hm2增加195kg/hm2,增幅2.4%。直播稻增產(chǎn)主要靠增穗增產(chǎn),同時可以適當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

1.4涌現(xiàn)了一批中心示范方和高產(chǎn)攻關田

我縣根據(jù)省級項目積極開展優(yōu)質高產(chǎn)示范競賽活動,各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一批直播高產(chǎn)示范方和高產(chǎn)攻關田。中心示范方中如西塘橋青蓮寺村7.07hm2直播秀水110,平均產(chǎn)量8430kg/hm2,比常規(guī)水稻高705kg/hm2,增幅9.1%;縣級百畝示范方武原鎮(zhèn)金星村涇塘10組7.012hm2直播稻,平均產(chǎn)量8265kg/hm2,比常規(guī)水稻高540kg/hm2,增幅7.0%。高產(chǎn)攻關田如秦山鎮(zhèn)長川壩村萬建生1133.34m2免耕直播秀水03,產(chǎn)量8580kg/hm2;百步鎮(zhèn)萬勝村嚴德方1200m2秀水110直播稻,平均產(chǎn)量8400kg/hm2;沈蕩鎮(zhèn)沈蕩村二組陳福忠1400m2直播秀水09,產(chǎn)量8730kg/hm2。

1.5省工節(jié)本增產(chǎn)增效

水稻直播栽培法,達到了省工、省種、省秧田、省成本和增產(chǎn)的目的。據(jù)8個鄉(xiāng)鎮(zhèn)調查匯總,全縣7686.67hm2直播晚稻達到了項目計劃指標,省工節(jié)本增產(chǎn)增效1566.9元/hm2,推廣直播輕型栽培技術共增產(chǎn)增收1204.42萬元,超額完成了項目計劃指標。

2直播晚稻技術試驗研究結果

為了進一步研究直播技術,更好地指導生產(chǎn),我縣進行了單晚直播粳稻不同播種量、不同播期試驗。不同播量試驗,品種為秀水110,4個處理分別為播種量15kg/hm2、45kg/hm2、75kg/hm2、105kg/hm2,隨機排列,重復3次,共12個小區(qū)。試驗結果表明,播量為45kg/hm2產(chǎn)量最高,播量15kg/hm2由于苗數(shù)不足,產(chǎn)量為最低,播量75kg/hm2、105kg/hm2由于苗數(shù)過足,但成穗率不高而導致產(chǎn)量不高,所以播量45kg/hm2群體比較適中,成穗率、產(chǎn)量都較理想。不同播期試驗:品種為秀水03,3個處理播期分別為5月30日、6月10日、6月20日,3次重復,共9個小區(qū)。試驗結果表明,早播比遲播的在經(jīng)濟性狀上表現(xiàn)千粒重高、產(chǎn)量高。前茬為冬閑田的田塊可以適當早播,其他茬口的田塊能早播的盡早播種。我縣的直播稻播種期定在6月10日左右為宜。

3直播稻高產(chǎn)配套栽培技術

3.1選用矮稈抗倒的優(yōu)質高產(chǎn)良種

我縣推廣應用的適合直播單晚品種有秀水03、秀水09、嘉花1號、秀水110等。

3.2精細整地

大田整地做到“四要”:一要早翻耕,使雜草、樁頭等腐

爛;二要田面平整,不留水漬害;三要畦面軟硬適中;四要溝渠配套。

3.3適期播種,精量勻播

常規(guī)粳稻用種量在45~60kg/hm2,雜交粳稻18.75~22.50kg/hm2。播種期因品種而異,一般以5月底至6月上旬為宜,最遲不超過6月20日。播前種子要經(jīng)曬種、浸種、催芽,后期做好疏密補稀的工作。

3.4合理運籌肥料,促進平衡生長

采用氮、磷、鉀配套,用腐熟有機肥7.50~11.25t/hm2結合基肥施入。分蘗肥用尿素112.5kg/hm2,鉀肥112.5~150.0kg/hm2,長粗肥用尿素112.5kg/hm2,穗肥在8月10日前后,施尿素45~90kg/hm2,后期苗色明顯落黃的田塊,可酌情補施尿素30~45kg/hm2。

3.5水漿管理

采用濕潤好氣灌溉,中期以淺水濕潤灌溉為主,當苗數(shù)達到有效穗數(shù)的80%時及時擱田。采取多次輕擱、露擱相結合的方法,后期干濕交替,保持田板濕潤至收割前3~5d,防止斷水過早。

栽培技術論文范文第2篇

塑料大棚應建在背風向陽、有灌溉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塊,以東西走向為宜,長60m,寬9m,高2.7m。兩端建三墻長9m,底寬1.2m,頂寬0.8m,中點高2.7m,兩端高1.2m。預制水泥中柱長3.1m(埋深40cm),需用水泥中柱19道,水泥拱架長6.3m(埋深40cm),需用水泥拱架19道,水泥拱架每3m栽1道,拱架頂端與中柱頂端用Φ14﹟鐵絲捆綁連接牢固。在水泥拱架兩側距地面1.4m處,用Φ14﹟鋼絲拉第1道橫拉筋,從第1道橫拉筋向上每隔0.5m拉1道橫拉筋,共拉19道。2道水泥拱架之間架設3道竹竿拱架,間距0.75m,每道竹竿拱架用3根竹竿孔扎成拱形,需用竹竿180根,竹竿接頭處要用布條綁扎不能露出竹竿頭,防止刮破棚膜。在塑料大棚東西的山墻外側距墻30cm處挖長7m、深80cm、寬30cm的地錨坑,埋入直徑12~15cm的水泥預制件或檁條,預埋件上綁6根長1m的Φ8﹟鉛絲作為橫拉筋固定端點(要求端點高出地面10cm),預埋件放好后填土時每20cm夯筑1次。在塑料大棚兩側每隔3m挖一地錨坑(長50cm×寬30cm×深50cm),共挖40個,在坑里埋入直徑8~10cm的木棒,將長60cm的Φ8﹟鉛絲綁扎在木棒上,鉛絲露出地面10cm,作為地錨線固定端點,地錨線用Φ14﹟鋼絲分別固定在每個地錨端點上。選擇晴天無風的中午扣膜,先將寬幅10m的棚膜扣在拱架上鋪展,用長1.5~2.0m的木椽5~6根,把棚膜兩端卷起拉緊,固定在東西兩端的山墻上,最后將大棚北側棚膜壓在土槽內,埋土壓實,再將窄幅2.5m的棚膜扣在大棚的南側,上邊摻入寬幅膜之下,下邊壓在土槽內,埋土夯實??酆媚ず?,在膜上每隔2m系1道壓膜線,共拉29根,壓膜線的兩端固定在大棚南北兩側的地錨線上,拉緊壓膜線防止大風揭膜。

2控制適宜溫濕度

草莓果實發(fā)育的適溫為18~25℃,要在冬季和早春達到這一溫度,可在大棚內套中棚并蓋地膜,力爭棚溫白天達到25~28℃,夜間5℃以上,最低溫度0℃以上。但出現(xiàn)30℃以上高溫時要及時通風降溫。土壤濕度以保持40%~60%為宜,過大過小均會影響草莓根系活力和果實正常的生長發(fā)育。

3肥水管理

塑料大棚草莓結果期長,為防止脫肥早衰,要重施基肥,及時進行追肥和經(jīng)常噴施葉面肥。在施肥上要掌握適氮增磷鉀(生長弱時增施氮肥,結果多時增施鉀肥)。一般基施腐熟欄肥30t/hm2,配施復合肥450kg/hm2,鈣鎂磷肥1500kg/hm2。中后期結合噴藥,可噴葉面肥(200倍綠威18),以促進中后期果實的發(fā)育,提高果重及含糖量。草莓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求水分充足,開花期土壤可稍干些,在草莓生長旺盛期和漿果膨大期需水就較多。灌水可結合施肥進行,將肥溶于水中配成1000倍左右溶液施用。在土壤濕度大不必灌水時,可將肥液直接通過管道施入土壤,在土壤干燥時,可將肥料稀釋到4000倍,也采用管道灌水的方法,既省工又方便。翌年開春后隨著氣溫回升,生產(chǎn)速度加快,為避免草莓果實酸化,應增施鉀肥,施0.3%硫酸鉀75kg/hm2左右。

4摘葉疏果

結果期及時摘除下部衰老葉,并及早去除匍匐莖。另外,在開花前后疏除一定的高級次花果,不僅可降低畸形果率,也有利于集中養(yǎng)分供應低級次花果發(fā)育,使果個增大,提高整齊度。

5綜合防治病蟲害

防治大棚草莓病蟲害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即通過采用脫毒壯苗、高壟栽植、地膜覆蓋、水旱輪作及避免干旱、高濕等措施預防病果、爛果的發(fā)生。田間發(fā)現(xiàn)病爛株葉和果實要及時清除,嚴防擴展蔓延。藥劑防治要注意開花前后不用藥,以免影響授粉,使畸形果增多。采果期要盡量少用藥,必須用藥時應選擇殘毒低的藥劑,并且噴藥后2~3d內停止采果,防止果實殘毒影響人體健康。

6適時采收

塑料大棚草莓果實以鮮食為主,必須在70%以上果面呈紅色時方可采收。冬季和早春溫度低,要在果實8~9成熟時采收。早春過后溫度回升,采收期可適當提前。采摘應在上午8~10時或下午4~6時進行。不摘露水果和曬熱果,以免腐爛變質。采摘時要輕拿、輕摘、輕放,不要損傷花萼,同時要分級盛放并包裝。

參考文獻

[1]馮琳,韓彩娥.大棚草莓高效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8(15):62,64.

[2]楊月通.大棚草莓栽培技術[J].江西園藝,1997(3):5-6.

[3]劉啟發(fā),何淑華.大棚優(yōu)質草莓栽培技術[J].江西園藝,1997(3):5-6.

栽培技術論文范文第3篇

論文摘要從造林地選擇、品種改良、密度調控、水肥管理、整形修枝、墾復撫育、病蟲害防治和種子采收等方面介紹油茶豐產(chǎn)栽培技術,以期指導油茶的高產(chǎn)、高效和優(yōu)質栽培。

油茶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我國主要的生態(tài)經(jīng)濟樹種。油茶樹體根深葉茂,四季常青,是水土保持林,生物防火林帶和綠化、美化的理想樹種;油茶籽可榨油,茶枯是優(yōu)質的肥料和化工原料。油茶耐酸耐瘠薄,生態(tài)適應性非常強。太湖縣油茶栽培歷史悠久,現(xiàn)有油茶林約3300hm2,經(jīng)多年的栽培實踐,現(xiàn)將實現(xiàn)油茶高產(chǎn)、高效、優(yōu)質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造林地選擇

油茶宜選山地紅壤、紅黃壤,pH值5.0~6.5,海拔100~500m,陽光充足的陽坡或半陽坡,坡度25°以下的中下坡地塊。

2選擇良種

選擇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出油率高、抗逆性強的優(yōu)良品種或無性系苗造林。我省的優(yōu)良品種有徽優(yōu)99、皖舒1號、2號、3號、4號、黃山1號、大別山1號等。這些品種的平均產(chǎn)油量達450~900kg/hm2,是普通品種的6培左右;已成林油茶中的低產(chǎn)林可采用高枝嫁接進行品種改良。

3合理密度

新栽油茶宜按2m×3m的株行距進行栽植,栽植1665株/hm2。隨著油茶的掛果,可逐年降低密度,盛果期油茶林保留1050~1200株/hm2。現(xiàn)有掛果的油茶林,按稀的補植、密的間伐、老殘砍掉的原則,留1050~1200株/hm2。

4科學施肥

油茶有“抱子懷孕”的特性,一年四季花果不離枝頭,必須補充肥源才能達到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的目的。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含量及油茶生長結實情況,不同時期施用不同種類的肥料。大年以磷、鉀肥為主,小年增施氮肥、復混肥。秋冬季節(jié)以有機肥為主,春夏季節(jié)以速效肥為主,盛果期施磷肥,適當施氮肥,也可配合葉面施各種微肥或生長調節(jié)劑,可于早晚進行,著重噴施葉背面效果更佳。施基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追肥一般施用化學肥料。施肥次數(shù)依樹長勢而定,但春梢抽發(fā)前要施肥1次。

5整形修枝

(1)一般修剪時間宜在12月至翌年2月,茶果采收后至樹液流動前。

(2)幼樹整形修枝宜在第3年苗高70~80cm時進行,早春季節(jié)在樹干四周選留強壯主枝,去除病蟲枝,修剪弱枝,及時除萌。

(3)壯樹應因樹修剪,因枝作形,剪密留稀,去弱留強,采用大年輕剪、小年重剪的方法,形成立體結果的圓頭型或自然開心型樹冠。具體修剪步驟是先剪下部,后剪上部,先剪冠內,后剪冠外,使樹體均勻透風透光,上下不重疊,左右不擁擠,增大樹體結果面積。同時應及時清除剪下的病蟲枝,減輕第2年的病蟲害。對于結果枝應強枝輕剪,弱枝重剪,以增強結果部位,促進弱枝生長,而未結果的幼樹修剪則與之相反,以平衡樹勢。

6墾復撫育

墾復能有效改善土壤條件,提高通氣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蓄積水分,減少病蟲害,促根伸展,增加產(chǎn)量。一般油茶林宜3年大挖1次,1年中耕1次。墾復冬夏季皆可進行,冬季宜深挖,深度以25cm為宜,夏季宜淺挖,深度以10cm為宜,應盡量不傷根或少傷根。墾復方法有:①15°以下平坦地宜用全墾,先砍雜灌雜草,而后順水平帶環(huán)山而上,邊挖邊把泥土覆蓋在雜草雜灌上,并做好攔水埂,埂高15~20cm,埂寬60cm,以控制水土流失,加速雜物腐爛,提高土壤肥力;②對已遭受侵蝕的林地宜將溝先填平再進行深挖墾復,并做好水平排水溝或魚鱗坑,以利水土保持;③帶墾宜用于林相較整齊、坡度15°以上地塊,即從山腳至山頂橫向水平挖一帶、留一帶,帶寬視株行距而定,逐年更替墾復;④穴墾適宜于坡度在20~30°的地段,在全面砍除雜草雜灌的基礎上,圍繞樹蔸深挖墾復,一般樹冠多大墾復多大,把泥土往蔸上覆,雜物埋入土內;⑤修山,一般適宜于陡坡、山塘、水庫周圍、交通沿線地帶,即僅砍除雜灌而不挖土,以免墾復造成水土流失。

7病蟲害防治

(1)油茶炭疽病。其特點是危害期長(4~11月)、侵害部位多。整個生產(chǎn)期內病原菌多次侵害油茶的芽、葉、花、果,病原菌以菌絲在病部越冬,越冬病部產(chǎn)生孢子堆,經(jīng)雨水溶解分散,再經(jīng)風雨傳播感染,7~8月達發(fā)病高峰期。根本措施是選擇抗性強的高產(chǎn)品種,高接換種或科學營林綜合治理。冬剪時將一切病原體剪除集中燒毀,也可在夏季發(fā)病高峰前噴1%波爾多液3~4次,11月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樹體各部進行防治。

(2)油茶尺蠖。為間歇性暴發(fā)害蟲,以幼蟲咀食葉片為害,1年1代,當氣溫達到18℃以上時,成蟲羽化產(chǎn)卵,幼蟲

有群集性。可人工防治進行滅蛹、刮卵或捕蛾,藥物防治應在3齡前進行,可用3%敵百蟲粉30kg/hm2噴殺或90%敵百蟲2000~3000倍液、亞銨硫磷800~1000倍液噴殺。

(3)油茶刺綿蚧。以幼蟲或成蟲吸取葉片嫩枝梢的液汁為害,其分泌物可誘發(fā)油茶煤病。1年1代,以受精雌蟲越冬,第2年4月中旬產(chǎn)卵,7月兩性分化,人工防治可于4~5月人工剪除蟲源,將被害枝葉集中燒毀,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可用50%敵敵畏乳劑或90%敵百蟲晶體200~1500倍液噴殺。

(4)油茶煤病。是由蚧蟲類、蚜蟲等危害誘發(fā)而引起。煤病病菌從誘發(fā)害蟲的排泄物中吸收養(yǎng)分過著寄生生活,附在枝葉表面,形成1層黑色的煤污層,阻塞了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及氣體交換,最后引起病株死亡。因此,誘發(fā)害蟲的存在是病害發(fā)生的基本條件,另外低溫和高溫環(huán)境也有利其發(fā)生。防治的根本是須消除油茶剌綿蚧等害蟲。

栽培技術論文范文第4篇

選擇耐低溫、抗病性、商品性等綜合條件好的品種,如河南的中甜一號。香瓜喜充足的光照,生育期每天需要10~12h的日照時數(shù)。香瓜比較耐旱,不耐澇,適宜的土壤濕度為60%。但坐瓜后,土壤水分不足,會影響瓜的產(chǎn)量和品質。香瓜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以土層深厚、通透性好的沖積砂土或壤土為宜。香瓜屬高溫短日照作物,忌重茬,忌土熱時澆水,忌含氯肥料,忌花期除草,忌施氮肥。

2育苗

大棚提早栽培應采用育苗移栽,可以采用54孔穴盤育苗,也可以進行常規(guī)自制營養(yǎng)土進行育苗,營養(yǎng)土配制用腐熟禽畜糞按糞土比例為2∶3混拌,搗碎用篩子篩一下,然后用多菌靈和甲霜靈錳鋅等殺菌劑進行營養(yǎng)土消毒,可以預防香瓜的猝倒病和霜霉病。提前用水洗種,溫水淘洗,用紗布包裹放入55℃熱水中慢慢攪動20min,冷卻后用2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min,然后把種子上殘留液清洗干凈,早晚各淘洗1次直至露白,放入穴盤里或者苗床上,穴盤每孔放1粒種。播種前苗床要澆透底水,可以用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覆土1.5cm厚,擺放到育苗床上,覆蓋地膜,然后再拱大棚,大棚四周注意用毒餌進行預防鼠害。播種后5d左右出苗,在有70%的幼苗出土后,應及時揭開地膜降濕,并讓幼苗見光以使幼苗粗壯。在齊苗后4~5d內,保持白天溫度20~25℃,夜間降到8~10℃煉苗4~5d,以后白天23~28℃,夜間為13~18℃,一般不低于8℃。早揭晚蓋并清掃薄膜上的草屑和塵土,盡量延長光照時間和提高光照強度。定植前的7~10d,對幼苗進行由小到大的通風。苗期防治立枯病、猝倒病,在發(fā)現(xiàn)病苗及時拔除后,及時噴施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播種后至出苗前高溫管理,促使早出苗。白天22~26℃,溫度逐漸降到20℃,3~5d內不澆水,防止徒長。第1片真葉展開后,恢復出苗前的溫度,利于花芽分化。定植前7d進行低溫煉苗,以適應露地氣候環(huán)境。

3定植

定植前施足有機肥,施過磷酸鈣700kg/hm2,尿素400kg/hm2,硫酸鉀250kg/hm2,施后深翻耙細整平。在香瓜苗定植前15d左右把大棚薄膜扣蓋好,并封閉大棚提溫,在棚內溫度穩(wěn)定后定植。在定植前2~3d先把定植溝澆足水,定植時只需澆少量的水把苗根周圍的土濕潤即可。選晴天上午進行定植,大棚雙膜覆蓋可提早到2月定植,即在立春后地溫上升到12℃,定植時看天看地保證溫度,不要在冷空氣時定植,定植后大棚要澆地下水,定植深度以蓋住營養(yǎng)土塊為宜,定植后要進行土壤消毒。定植后及時扣小拱棚膜蓋上草簾,而后4~5d不通風,使溫度維持在30℃左右,中耕松土,提高地溫。掌握好溫度時要按時揭開草簾,即使在陰天也要揭開草簾2h左右讓香瓜得到充分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4田間管理

4.1澆水追肥

原則是輕追苗期肥,重追結瓜肥。當瓜長到雞蛋大時,要追結瓜肥,用二銨120kg/hm2,鉀肥180kg/hm2,注意鉀肥一定用硫酸鉀,不用氯化鉀,以防瓜苦。在瓜膨大期灌水,適當灌水可以提高產(chǎn)量,改善品質,早春棚室內栽培香瓜,在定植時氣溫低,水分蒸發(fā)少,在澆過消毒水定植后應注意保溫,控制澆水。緩苗后分次中耕劃鋤,并噴葉面肥,促進幼苗健壯生長。香瓜為忌氯作物,不應大量施用含氯尤其是含雙氯的復合肥料。

4.2整枝摘心吊蔓

香瓜的分枝性很強,大多品種以子蔓和孫蔓結瓜為主,因此一般在瓜苗長到4~5片真葉時進行摘心,促進側枝生長。幼瓜坐住后,再對子蔓摘心。一般棚室栽培的厚皮香瓜多用單蔓或雙蔓整枝。單蔓整枝是在主蔓4~5片真葉時摘心,在基部留一健壯子蔓,其余子蔓全部摘除。留子蔓第7~11節(jié)上長出的孫蔓結瓜后,瓜前留1~2片葉摘心。

4.3病蟲害防治

栽培技術論文范文第5篇

(1)栽培地塊的選擇。生姜最適于在地勢較高、無污染、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的中性偏酸性土壤中生長,栽培土壤前3年沒有種植生姜、花生等作物,pH值6~7。

(2)選擇合適良種。目前市場上生姜品種可分三大類:一是山東大姜,二是鳳陽中姜,三是當?shù)匦〗?。根?jù)近幾年市場情況反映,中姜、小姜很受廣大消費者青睞,也更適合于大棚栽植。種子選擇上應選擇高產(chǎn)、優(yōu)質、抗病蟲、抗逆性強、商品性好、具有本品種特性、地上莖粗壯、分枝多、肥大飽滿、皮色淡黃明亮、肉質新鮮、不干裂、不腐爛、未受凍、質地硬、大小適宜的健康姜塊留作種用,嚴禁從病姜區(qū)引種。

(3)整地。大棚栽培生姜一般在2月中下旬(農(nóng)歷正月中旬)開始,1月先將腐熟的農(nóng)家肥約30t/hm2均勻撒于地面,深翻混勻。

(4)建棚。建棚高2.5m,棚寬8~10m,選用透光性和質地較好的薄膜做棚膜。

(5)起壟。耙地平整后起壟,每壟之間間距60cm,壟高30cm,壟寬30cm,工作溝內留備用土。

(6)殺蟲。為防地下害蟲(小地老虎),可人工捕捉或毒餌誘殺,藥劑選用辛硫磷、速滅殺丁等拌毒土撒入穴內,用鋤頭翻勻。

(7)姜種處理。播種前20~30d將姜種從窖中取出,在背風向陽的平地或草席上攤曬1~2d,但不可曝曬,中午若日光強烈,應遮蓋,防止受凍,曬到姜皮發(fā)白變干即可收回室內準備催芽。在2月15~20日前后進行催芽,將風干的稻殼用1%的石灰水噴濕(70%),在棚室內先鋪10cm厚作墊層,趁姜種還熱時擺在墊料上,1層姜1層料,堆高100cm,最上層再蓋上5cm厚的干凈稻草,覆膜保溫,溫度控制在20℃,濕度控制在75%左右,幼芽長度為1.0cm左右時即可播種。

2定植

(1)掰姜種。大棚種植生姜主要是起到提早上市的目的,需要密植,應先將種姜分切開,一般中籽姜每手分出13~15片(一般將姜種掰成50~70g),每穴株距15~20cm,每片種姜上只留1個粗壯嫩芽(少數(shù)姜種也可保留2個壯芽),其余的幼芽用手抹去,以便使養(yǎng)分集中供應給主芽,保證苗齊苗壯。

(2)浸種處理。為預防姜種自帶病菌發(fā)病,播種前用1%的波爾多液浸種20min,或用1%的石灰水浸種30min后取出晾干待播。

(3)定植。在姜種傷口處蘸草木灰后下種,下種時將姜芽與行向垂直平放于播種溝內,做到姜芽上齊下不齊且在一條直線上,以保證苗齊苗壯,然后在姜種上面覆1層4~6cm厚的細土,再覆蓋農(nóng)家肥,一般將農(nóng)家肥60~75t/hm2與復合肥225kg/hm2、鋅肥45kg/hm2、硼砂30kg/hm2混合后施用。

3田間管理

(1)控制好大棚內溫度。大棚種植生姜在農(nóng)歷2月下旬和3月初,定植期間室外溫度較低,定植后扣棚不需放風,出苗后,如天氣晴好,溫度較高可適時(中午)少許放風。

(2)化控除草。播種后2~3d,用丁草胺或樂福靈等進行噴霧或毒土處理除草,注意要按照噴施要求配比濃度,噴施時姜田土壤要保持濕潤,齊苗后若壟上有雜草應進行人工拔除。(3)追肥。生姜生長期長,需肥量大,在施足基肥的同時,中后期需肥約是全生育期的80%,施肥上一般采取分期追施氮、磷、鉀等肥料。生姜在苗高13~16cm時追施提苗肥,一般用硫酸銨、二銨或45%復合肥150kg/hm2對清水澆施。弱苗、小苗,苗期施用追趕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直到培育成壯苗,達到全田苗高苗壯一致為止。7月上中旬,是大棚生姜生長的轉折時期,吸肥量迅速增加,這時可結合除草和培土進行第2次追肥,可將肥效持久的腐熟農(nóng)家肥和速效化肥配合施用,可用沼肥或腐熟豬欄糞45~60t/hm2,輔以腐熟的細碎餅肥370kg/hm2,硫酸銨或復合肥225~300kg/hm2(復合肥用人尿泡2~3d后施用效果較好);當生姜長至6~8個分枝時(約8月上中旬),正是根莖旺盛生長期,需肥量大,也是栽培管理的關鍵時期,可施復合肥或硫酸銨300~375kg/hm2,硫酸鉀150kg/hm2,以促使姜塊迅速膨大,同時防止后期因缺肥而引起莖葉早衰。如以收嫩姜為主,在施肥時可適當加大氮肥用量,以收老姜為主,則應控氮增磷,土壤缺鋅硼時,追肥時也應補施,以延緩葉片衰老。

(4)水分管理。生姜喜濕潤而不耐旱,幼苗前期,以澆小水為主,保持地面濕潤,一般以穴見干就澆水,幼苗后期根據(jù)天氣情況適當澆水,保持地面見干見濕。7月下旬至8月份正是生姜生長的最佳時期,水分對其生理生長特別重要,如遇干旱,應增加澆水次數(shù),但不可漫灌,澆水間隔期以7~10d為宜,梅雨季節(jié)少澆(梅雨水),澆水時間應在早上和傍晚,中午不能澆水。暴雨之后,要及時排除地面積水。

(5)中耕除草,適時培土。生姜的幼苗生長處在高溫多濕季節(jié),要及時中耕除草,防止植株早衰。幼苗旺長期肥水條件好,雜草滋生力也強,若除草不及時,草與姜苗爭肥、爭水、爭光,姜苗易出現(xiàn)生長不良。黑暗濕潤的環(huán)境條件對生姜的根莖生長很有利,為防止根莖膨大后露出地面,在除草和追肥的同時結合進行培土,一般培土3~4次。第1次應在有3株幼苗時進行,蓋土不能太厚,以免影響后出苗的生長,15d后依次進行第2、第3、第4次培土,培土時做到不能將根莖露出地面,把溝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變溝為壟,為根莖的生長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

(6)扒老姜。在中后期中耕培土時,可根據(jù)市場行情,在生姜的旺長期扒出老姜出售,以提高經(jīng)濟效益。方法是順著播種的方向扒開土層,露出種姜,左手按住姜苗莖部,右手輕提種姜,使之與植株分離。注意不能搖動姜苗,取出種姜后要及時封土。弱小的姜苗不宜扒種姜,以免造成植株早衰。

(7)揭膜與遮陽。一般在出苗后7d就可揭去頂棚,為防夏天強陽光照射,選用遮陽率70%的遮陽網(wǎng)覆蓋棚頂,以減少強烈陽光的照射。

4病蟲害防治

生姜病蟲害種類不多,但危害嚴重,如不及時防治,損失嚴重。生姜病害主要有莖部病害和葉部病害。莖部病害主要是姜瘟和姜腐爛病等。田間發(fā)現(xiàn)病株時應及時挖除病株及其周圍的土壤,并帶出大棚外深埋。姜瘟病應以預防為主,化學防治為輔,雨后及時深溝排水,防止病菌隨水擴散。與此同時,在病穴內撒生石灰消毒,藥劑防治選用百菌清、姜瘟寧、敵克松、1%漂白粉等在穴內潑澆,其中姜瘟寧防效較好,然后用無菌土封住。葉部病害有姜炭疽病、葉枯病等。田間發(fā)現(xiàn)病葉時,及時摘除放于塑料袋內帶出大田燒毀或深埋。同時采用70%的甲基硫菌靈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溶性粉劑600~700倍液進行葉面防治。采收前20d停止用藥。蟲害主要有姜螟、蚜蟲、小地老虎。姜螟可用殺螟松、敵百蟲、速滅殺丁等防治,小地老虎可用毒餌誘殺、藥劑噴殺、毒液灌根相結合防治,藥劑選用辛硫磷、敵敵畏、殺蟲雙等,同時,晚上開啟殺蟲燈誘殺成蟲。

5適時采收

生姜采收和市場價格是分不開的,根據(jù)幾年來的經(jīng)驗,銷售旺季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根據(jù)生姜的產(chǎn)量適時采收,種姜采收宜在初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