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心理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面向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未來的教師不僅要善于面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善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不僅要善于引導學生掌握前人創(chuàng)造的文化成果,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成果;不僅要善于進行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育,還要善于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人生,學會生活??梢姡嫦?1世紀,社會對高師人才心理學素質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
高師公共心理學肩負著培養(yǎng)師范生的心理學素養(yǎng)的重任,必須以培養(yǎng)師范生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心理學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優(yōu)化其課程體系。首先,高師公共心理學教材的內容必須具備實用性。具體來說,一方面應注重培養(yǎng)師范生正確的心理學的觀念,為師范生指明了思考教育、教學中心理學問題的正確方向;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yǎng)師范生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心理學問題的技能,使師范生能迅速有效地組織相關的心理學知識、技能,解決當前的教育教學問題。其次,公共心理學課程體系必須具備最優(yōu)化的結構。根據(jù)心理學關于學習規(guī)律,課程的結構是形成學生認知結構的基礎。高師公共心理學的課程結構要有利于迅速形成良好的心理學的認知結構,有利于調動師范生學習公共心理學的積極性。
2.現(xiàn)行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體系的分析與評估回到本文目錄
現(xiàn)行的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體系并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課程體系,各高等師范學校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公共心理學體系,但這些課程體系的內容與結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我們可以把它們作為一個對象進行分析與評估。
從現(xiàn)行高師公共心理學課程的內容來看,闡述心理學基本理論的內容十分詳盡,而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性內容則非常單薄?!爸乩碚?,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其具體表現(xiàn)為“三多三少”的現(xiàn)象,即對心理學概念、原理進行哲學式的闡述多,對心理學概念、原理的操作性的闡述的少;對一般意義的心理現(xiàn)象進行描述的知識多,對教育活動中心理現(xiàn)象進行解釋、診斷和控制的操作性知識少;要求學生對心理學的概念、原理進行闡述多,要求學生運用心理學原理解決教育活動中的實踐問題的技能訓練少。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對師范生解決教育、進行工作中心理學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現(xiàn)行公共心理學課程內容陳舊,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方面,現(xiàn)行教材中的有些內容,與教育、教學工作關系甚遠,對教育、教學工作沒有實際的指導價值。另一方面,有一些緊密結合教育實踐而進行的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心理學觀念,沒有被吸收進教材。
本文作者:王紅麗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材發(fā)展研究中心
課程整合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課程設計領域出現(xiàn)的一種新趨勢。課程整合的設計思想在我國產(chǎn)生的現(xiàn)實背景之一是我國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的實施。2001年我國開始實行“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地方和學校被賦予更多的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自主權,各類地方和校本課程層出不窮,課程門類細、課時壓力大、課程整體效益不高的問題開始凸顯,而課程內容的交叉重復現(xiàn)象也非常嚴重。近十年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迅速發(fā)展,全國各省市、區(qū)縣、學校競相以地方或校本的形式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健康課程建設方興未艾之際談論課程整合的問題是否為時尚早?毋庸置疑,心理健康課程普遍存在著與國家以及部分地方校本課程內容(課程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重合的問題。以課程整合的設計思想進行心理健康課程構建,有利于課程內部的有效整合,建立與相鄰學科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以及提升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的質量,也有利于學校整體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課程建設水平。
一、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模式構建視野下的心理健康課程整合
(一)整體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的心理健康課程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建設一定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體構建視野下開展的,而不是一種孤立存在的教育途徑。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構建視每一位學校教育者為兒童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和積極促進者。整體構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意味著協(xié)調和挖掘學校的各種資源,多維度、多層面、多角度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1],包括: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學校、社會、家庭與自我心理教育的有機結合;心理教育與班級管理,團隊工作及其他管理工作的有機結合;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和心育的有機結合。
論文關鍵詞:心理健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團體心理輔導
論文摘要:“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睂W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健康成長與和諧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團體心理輔導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徑,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呢?我班分五個單元的活動進行了團體心理輔導——有緣千里來相會、我的自我我最知、生命的價值我探尋、我真的很不錯和我的未來不是夢。
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健康”的新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笨梢姡睦斫】翟絹碓揭鹑藗兊膹V泛關注,而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健康成長與和諧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另外,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據(jù)報導,在全國兩億多中小學生當中,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存在著學習、考試、人際關系、環(huán)境適應、青春期、與父母溝通等方面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的認識與解決若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倫理學與教育學恐怕是不夠的,若能借助于心理學,特別是心理輔導的幫助,那么對于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我,提高自信心,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有裨益的!而團體心理輔導日漸成為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和有效途徑,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
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只有目標明確,才能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更有針對性,更具實效。第二,活動的選題盡量小,以小見大,便于實際操作,還要考慮是否與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心理需求相符合,是否能得到學生的認可。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要堅持以發(fā)展性目標為主,著眼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促進其心理健康發(fā)展。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形式多樣、生動有趣。多設計游戲、角色扮演、行為訓練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使學生快樂地參與,并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啟迪。
根據(jù)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筆者針對我班學生的特點和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在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上,面向全班學生進行了團體心理輔導,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以下是團體心理輔導系列課程的教案設計。
一、實驗之前的課程講授
1.相關法哲學理論的講授。法哲學理論的講授,主要是介紹現(xiàn)有的一些法哲學流派和主要的法哲學觀點爭議,這為日后提出問題奠定了基礎。法律認知科學的實驗設計主要是運用生理實驗解決法哲學問題或者部門法的主要問題,所以人文社科問題是實驗的目的之所在。很多法律認知科學的生理實驗流程大同小異,運用的設備相差無幾,但是其所解決的法哲學問題卻大相徑庭,所以,相關的法哲學理論的基礎必須夯實,否則實驗就是無的放矢。為了進行“法律認知科學”的實驗,就必須讓學生選修“法哲學”、“西方法律思想史”和各個部分法的法哲學課程(如“民法哲學”、“刑法哲學”、“訴訟法基礎理論”等課程)。為此,我們開設了“西方法理學”和“法哲學”等課程。通過相關法哲學課程的講授,并組織學生對部分重點問題、爭議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提煉出核心爭議之所在,由此設想日后可以進行實驗的粗略方案。這一點也是體現(xiàn)“認知研究”與“治療研究”之間的區(qū)別,體現(xiàn)我們研究的人文社科的目的指向(而非一般的自然科學或醫(yī)學意義)。此外,我們還為法學碩士生開設了“神經(jīng)元法學”和“法律認知科學”等課程,對此類問題的探討更為專業(yè)、細致。
2.聯(lián)系醫(yī)院的醫(yī)生前來講課。由于課程具有跨學科性質,這種課程需要其他學科的知識。而本學科的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知識背景,但畢竟其主導學科還是法學或法理學,在其他學科方面的學識顯然不如這個領域的專家。所以,邀請其他學科的教師或研究人員前來授課就顯得很有必要。而對于法律心理實驗課程而言,這方面主要是請醫(yī)院的醫(yī)生前來上課。這里包含了以下三類,一類是神經(jīng)科專業(yè)的醫(yī)生,其為我們講解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部分高學歷的醫(yī)生由于擁有系統(tǒng)的碩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教育和科研知識,甚至還可能從事過“認知”領域的生理研究,就能夠從“生理心理學”的“認知”角度為我們講解實驗設計的方案、流程等對實驗特別有意義的問題。
3.帶領學生前往實驗室參觀。由于法學專業(yè)學生對工科和醫(yī)科的實驗室一般都比較陌生,如果他們對醫(yī)療設備或者醫(yī)學實驗室沒有相關的認識,就不可能設計出好的實驗方案,因此,非常有必要讓他們參觀實驗室或者醫(yī)療設備。在參觀的過程中,由醫(yī)務和實驗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其中包括儀器、操作流程和儀器軟件的介紹。老師和學生甚至可以進一步接觸機器,如進入密封的磁共振室,躺入磁共振儀器內模擬作為實驗的受試者。這樣,他們能夠親身體會到躺在儀器內接受檢查或實驗者的境況,設計出更加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從事“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儀器設備與“醫(yī)學治療和檢查”的實驗設備雖然相同,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差別。如磁共振機器,一般醫(yī)學治療目的進行的檢查往往只需要運用“1.5T”級別的機器;雖然這種級別的機器也能運用于“法律認知科學”實驗,但是相關實驗對儀器的要求往往更高,通常要求是“3.0T”級,此級別儀器在普通醫(yī)學檢查中的運用就比較少;認知科學實驗的磁共振儀器甚至使用到高達“12T”級別。
二、帶領學生進行實驗工作
1.通讀實驗報告。法律認知科學相關的實驗論文很多,必須進行大范圍的選題篩選。粗略篩選之后的論文,由任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研讀。研讀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看看研究現(xiàn)狀,知道他人的研究進程、重點、熱點和難點。通過這些研讀,我們就能夠根據(jù)現(xiàn)有的研究進度,選擇尚未研究(發(fā)表的)而又可能比較重要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日后實驗選題的大致范圍。二是參考他們的研究手段、流程,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借鑒?,F(xiàn)在發(fā)表的論文,一般都會大致介紹實驗的流程。然而,學術論文畢竟不是實驗報告,其更多側重于問題的提出、解決和分析,流程的介紹往往比較粗糙。當然,部分學術論文也有比較詳細的實驗流程,對此類論文的仔細研習,就能對實驗設計產(chǎn)生比較大的影響。①
摘要:護理心理學課程研究是當前護理教育研究的熱點。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模式轉變,護理心理學課程研究從片面注重患者心理特征轉變到開始關注護士心理素質,患者心理護理從依靠主觀觀察、猜測以及個人經(jīng)驗上升到客觀可實證研究,強調心理學基礎理論在心理護理中的應用以及護理心理學課程教學實踐改革。本文重點從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進展、課程考核與教學方法實踐改革、護士職業(yè)心理素質培養(yǎng)及患者個性特征心理護理這4個方面,闡述護理心理學課程研究最新進展與展望,旨在為臨床心理護理工作開展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護理心理學;整體護理;心理護理;醫(yī)學觀;職業(yè)心理素質
當前,隨著醫(yī)學觀地發(fā)展,以人為本、整體護理已經(jīng)成為當前醫(yī)院臨床護理主要工作模式,臨床心理護理在整體護理中具核心地位[1-3]。臨床心理護理過程中的護理人性化研究強調應以護患關系為紐帶,對患者有同理心和尊重態(tài)度,要求護理心理學研究更加科學化和系統(tǒng)化[4-5]。護理心理學(Nursingpsychology)是護理學和心理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為臨床心理護理開展提供心理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6]?,F(xiàn)綜述當前護理心理學課程相關理論、課程發(fā)展特點及臨床心理護理實踐探索等取得的新進展,并對護理心理學課程的研究發(fā)展提出相關建議,為整體護理模式下的臨床心理護理人性化提供參考。
1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
1.1學科建設日趨成熟完善。護理心理學是一門新學科。從1981年有學者提出“應當建立和研究護理心理學”,到1996年正式定名為“護理心理學”,再到第一本護理心理學教材出版,至此,護理心理學正式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步入歷史發(fā)展的新階段。當前,隨著護理心理學知識的普及、臨床心理護理實踐的開展,護理心理學人才隊伍建設已經(jīng)形成,他們既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又是有護理心理學造詣的護理專家,同時,全國護理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作為護理心理學最高學術機構成立,為護理心理學學術交流和發(fā)展提供平臺。此外,護理心理學作為醫(yī)學類必修課程在全國推廣實施,教材及學術專著陸續(xù)出版,各項研討學習活動有序開展,有力地促進了護理心理學學科建設發(fā)展。
1.2護理心理理論研究。護理心理學研究護理過程中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尤其是護理過程中患者的心理行為特點。心理學理論是現(xiàn)代護理的重要來源和理論基礎,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學說”“行為主義學說”“認知心理學說”以及“人本主義學說”等主要心理學理論。其中積極心理學理論、馬斯洛(Maslw)關于“需要層次理論”等成為護理心理學理論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關于人格理論、自我概念、心理防御機制、應激轉歸等心理學理論也逐步應用到護理心理學理論建設中。藍廣萍[7]研究認為團體積極心理干預能有效降低患者消極情緒和焦慮感,提高自我對抗疾病的能力,增強生活積極態(tài)度。